童话故事里,有个一说谎鼻子就会变长的匹诺曹。每次说谎后,他身边的人都会立刻察觉。很多家长在生活中也发现,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变成了“匹诺曹”。
很多时候父母会把“说谎”和“坏孩子”联系在一起,发现孩子说谎时会特别生气。事实上,说谎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现象。
家长在责怪孩子之前,先要明白:孩子为什么会说谎?
孩子的话和事实不相符,有其认知和思维方式的原因,也会受到家长无意识的“榜样”或者不当教育方式的影响。
英国最新研究结果显示:孩子最早6个月大时就会开始骗人。假哭是最早出现的欺骗方法之一。
即使一切正常,孩子也会以这种方法博取注意。他们会暂停,看看母亲有无反应,再决定是否继续假哭。这种现象显示,孩子能够分辨什么行为可以奏效。
孩子说谎的原因
1、不明就里。3岁以下的孩子,对时间、空间、数量、人物关系等概念比较模糊,经常说了“假话”自己不知道,比如他们可能把以前统称“昨天”。
2、逃避惩罚。多数情况下,孩子说谎是为了逃避惩罚,比如淘气惹祸了怕家长责罚。
3、获得认同。有的孩子想象力丰富,描述事情时,常常掺杂着自己想象的场景、人物,说得绘声绘色,炫耀自己。
4、表述对抗。还有的孩子说谎,与父母干涉过多有关,比如孩子做作业时,一会叫他喝水,一会叫他吃点心,孩子很不耐烦,随口说“不渴、不饿”,以表示对抗。
面对爱“说谎”的孩子该怎么办?
1、不要随意给孩子“贴标签”。不能因为孩子的某一次谎言就给他贴上“小骗子”、“谎话专家”、“吹牛大王”等标签。这样做反而对孩子的说谎行为起到了强化的坏作用,可能会促使孩子今后更加努力地说谎。
2、帮助孩子区分现实和想像。孩子说谎并非都是有意的,尤其是年龄小、想像力、创造力丰富的孩子更易进行想象型撒谎。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告诉孩子什么是现实发生的,什么是想像的,让孩子逐渐把现实和想像区分开来。
3、证实孩子是否在说谎。当父母怀疑自己的孩子说谎时,应该首先进行仔细的调查、了解,搞清楚孩子是不是真的在说谎,如果鲁莽行事,可能会给孩子的心灵带来不利的影响,甚至会造成亲子关系的紧张。
4、弄清孩子说谎的原因。父母平日应加强与孩子沟通互动,多了解孩子的想法,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爱与注意。
5、给小孩一次设法补救方案的机会。如果小孩发生行为性说谎,一定要相信小孩会改正错误,并可给小孩提供一个设想补救方案并实施方案的机会。这样,既可以让小孩自省,同时也可养成孩子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负责的习惯。
6、不要对他一再追问其实。如果你明知孩子说谎,不要对他一再追问其实,父母是希望能够再给孩子一次说实话的机会,结果反倒又给了孩子一次说谎的机会。因此,如果父母知道真相,就不要再反问孩子。否则,只能迫使孩子再用谎言遮掩他先前的谎言,既加深了孩子心理的内疚和不安,也使父母更加火冒三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