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害怕、恐惧、怕黑,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自然心理。只要害怕不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起居,做个“胆小”的人其实也没什么不好。但,如果孩子的恐惧,影响到了正常生活,就确实应该做出相应的措施了。
以下时帮助孩子战胜恐惧的方法,一起来看看吧。
1、读懂孩子内心潜台词,帮助孩子走出恐惧
当孩子拥有恐惧的时候,孩子很多时候的第一反应,其实是迷茫。作为父母,要帮助孩子读懂内心的潜台词,让孩子明白很多时候背后都藏着许多没有说出口的话,或者是间接的真相,也只有知道了这些,我们才能谈论如何战胜“迷茫”。
让孩子明白不管他们经历着什么,我们都可以跟着他一起经历这些行为背后的故事和感受。这个过程,才是真正地帮助孩子具备看问题的洞察力,我们不会把目光只停留在表面上,而是能够看得更深、更远。
2.正视孩子恐惧的感觉
面对孩子的恐惧,不以成人角度看待,而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。尤其不要对孩子说:有什么好怕的?男孩子怎么可以怕黑呢?要勇敢!
恐惧不分性别,许多孩子就算年纪稍长,也会怕黑怕鬼,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。对孩子恐惧害怕的反应不忽视、不评价,只需要认真聆听,接纳孩子的感受。
3.不要吓唬孩子
很多孩子对黑暗有恐惧心理,多数源于家长的无意识吓唬。
比如“再不听话大灰狼把你抓走,不听话把你关进小黑屋……”这种吓唬就是一种无形中的提示,让孩子产生恐惧联想。用故事引导孩子学会勇敢面对恐惧,用游戏互动让孩子认识黑暗。
多给孩子讲一些关于勇敢的经典故事,孙悟空打妖怪,武松打虎等故事,用爱和语言鼓励孩子。或者在黑暗中和孩子说说心里话,捉迷藏等,让孩子逐渐减少对黑暗的恐惧。
4.让孩子对害怕的事多了解多实践
多数恐惧都源于未知,幼年是想象力爆发时期,越是面对不熟悉的事物想象力越丰富,恐惧劲头越足。
可以多带着孩子去看看大自然,给孩子多看看科普节目,他就会明白,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没有怪兽。
5.多耐心陪伴给予安全感
心理学家将安全感定义为“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、安全和自由的感觉,特别是满足一个人现在或将来各种需要的感觉”。如果孩子缺乏安全感,他就会花更多时间熟悉环境,警惕地注意照料者的存在。不断地被孤独、紧张、焦虑、恐惧等情绪干扰,使得他们在探索世界时变得畏首畏尾,甚至停滞不前。
帮孩子克服恐惧,不是一时一刻的事情,不可急于求成,需要清楚原因、有的放矢、循序渐进帮助孩子。随着孩子对自己身体素质的自信、平衡感的提高、情绪管理力的提升,克服恐惧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