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童教育带你走进“不想上学”的孩子心里

发布时间:2023-04-13 21:12:33

在过去,孩子如果讨厌上学,出现很多负面情绪,称自己得了抑郁症,家长往往难以理解,认为这是孩子懦弱的表现,或者是自己“作”出来的。而近几年来,随着相关事件的曝光率增加,人们逐渐意识到孩子并不是“假装”的。据《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》数据统计,我国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%,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达15%20%。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,已经不容忽视!天童教育带你来了解有关抑郁症的事情。

天童教育带你走进“不想上学”的孩子心里(图1) 

“不想上学”的背后

 

青春期是孩子心理和生理发展的关键时期,这个阶段的孩子往往会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压力,如身体的变化、高强度的学习压力、同伴关系、家庭关系的变化等,这些都会导致他们更容易出现情绪问题和心理困扰。

 

孩子一旦出现了抑郁倾向,除了“不想上学”的表象,背后还遭受着这些困境:有孩子感觉抑郁到“度日如年、生不如死”,感觉自己“与地球脱节”;睡眠出现问题,早上很早醒、容易被惊醒、睡眠浅,或者躺下睡不着;注意力、记忆力下降,对什么都不感兴趣,觉得自己很没用;精力不足,不想出门,不想见人,什么都不想干;吃东西没有胃口;严重的,会出现头疼、头晕、胸闷、心慌、出汗、发抖等躯体症状……所以,不要只注意到孩子的厌学情绪,要观察孩子的其它行为,综合判断孩子的心理情况。

 

我们能为孩子做些什么?

 

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,是难以自我走出困境的,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。作为直接参与孩子教育的家长和校方老师,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,帮助孩子走出心理“阴影”。

 

对于家长而言,营造和谐自由的家庭环境是关键,打理好家庭关系,与孩子的沟通要心平气和。家长要学会去尊重孩子的个性特点,倾听孩子的内心诉求,不要急于逼迫孩子迎合自己的意志。如果发现孩子的心理健康情况还在恶化,就要寻求心理医生介入治疗。

 

对于校方而言,最重要的就是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,认真教育好每一个孩子,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。天童教育一直以来都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,强调“先懂孩子后懂教”的爱心教育。天童老师会了解班里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,与他们成为朋友,倾听他们的烦恼,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惑。天童也重视培养孩子的积极性格,对于内向羞怯的孩子,天童会采取赞赏式教育来使孩子获得成就感,从而提高自信,逐渐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。开朗的孩子心态更加乐观,能更好面对生活中的烦恼与困苦,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概率就更小。

 

随着社会发展,无论是家长还是校方,甚至是国家,都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,这其实也说明我们正在逐步回归“以人为本”的教育模式。天童有理由相信,社会上“不开心”、“不想上学”的孩子,能被更早地发现和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