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童教育:“摆烂式”育儿对孩子真的好吗?

发布时间:2022-12-22 09:52:13

所谓“摆烂式”育儿,就是孩子哭闹时,家长只是静静地由着娃作妖,你爱咋地咋地,哭累了,自然会停止哭泣。这种育儿方式真的对孩子的成长有利吗?

 

天童教育认为,“摆烂式”育儿需要慎重使用“摆烂式”育儿看上去类似一种亲子互动的方法和技巧,有时候可以通过这种方式,让父母的情绪先稳定下来,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下的亲子冲突。但长期“摆烂”,家长后续不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,这就不是一种好的亲子互动方式,需要结合不同的场景慎重使用。

天童教育:“摆烂式”育儿对孩子真的好吗?(图1) 

哭闹是幼儿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。在幼儿阶段,受限于语言发展的不成熟,孩子没办法像成人一样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绪。当事与愿违时,哭闹成为孩子表达的一种常见方式。面对孩子哭闹时,很多家长会从成人的视角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不懂事、不听话,这是家长不清楚孩子年龄特点的一种表现。

 

三四岁的幼儿有比较强烈的情绪反应时,能在成人的安抚下逐渐平静下来,四五岁的幼儿能在成人提醒下逐渐平静下来,五六岁幼儿可以尝试用比较适合的方式表达出来。家长应该接纳孩子的情绪表达,在孩子发展不同的阶段,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帮助,寻找激烈情绪背后的原因。

 

如果家长一直对孩子的哭闹采取冷漠的态度,总是不理不睬,这是对孩子尊严的打击。当孩子的需求不被满足、甚至被冷眼旁观或嘲笑讽刺时,他们会误以为自己‘想要拥有某些东西’是不对的和羞耻的,甚至会‘我不配’,这样很容易引发孩子自卑的心理。

 

对于孩子的哭闹,家长不妨从以下三方面入手:

 

第一,保持克制,尽量冷静

 

孩子如果在公共场合哭闹撒泼打滚,最好的方式是先带孩子离开,这样不会因为碍于面子和尴尬而影响家长冷静处理。待孩子稍微平静时,家长再跟孩子心平气和地沟通。

 

第二,陪着孩子,等情绪慢慢过去

 

孩子哭闹,家长不妨抱着孩子,询问生气的原因。拥抱很重要,这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温柔地关注和对待,也容易让孩子尽快平静下来。

 

第三,适当坚持,保持边界和规则

 

孩子心情平复后,家长要让孩子知道:哪怕他闹得再厉害,也不会得到任何自己想要的东西。任何的哭闹都是很费力的,当孩子知道再怎么哭也没用时,这种得不到强化物的行为也就自然会消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