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是孩子最亲密的伙伴,更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对象,对孩子而言,父母即是他的全世界,因此在家庭教育中,爸爸妈妈的言行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孩子的未来。
这几句话常对孩子说,娃会越来越优秀。
1、孩子哭闹时
“等你不哭了,妈妈再帮你解决问题。”
小孩子都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,他们很难像大人一样合理的明白自己想要什么、拒绝什么,而在这个阶段哭闹已经是他们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了。一方面可以逃避造成的问题,一方面也可以得到父母的安慰。如果父母怒骂或者严格禁止,孩子的内心不理解,只会更加委屈。
因此先要稳定孩子的情绪,告诉他哭闹没有用,等你什么时候停止了,我们再来解决问题。这样才能在不妥协的情况下稳定的交流,让他知道哭闹无用,自然就能冷静下来。
2、孩子被打时
“不能主动欺负别人,但也不能被人欺负。”
家长在教育孩子时,总是会说不要和别人打架,但孩子之间难免有摩擦,这种时候家长的处理则显得尤为重要。如果孩子总是被人欺负,性格上会变得内向和懦弱,因此家长要鼓励孩子不被别人欺负,让他知道自己的界限在哪里,找回信心和勇气。
3、孩子被抢玩具时
“你们可以一起玩,但你的玩具你做主!”
这就是一个典型的“物权所属”问题,如果有孩子来家里做客,家长非要把自己娃喜欢的玩具送人,认为这是大方懂得分享,实际上完全忽视了自己娃内心的尊重感,他会觉得自己最爱的玩具也不属于自己,父母并不是真心的爱自己,从而产生叛逆和疏远父母的倾向。
如果和孩子讲,你自己的东西自己做主,理解孩子对玩具的占有欲,但让孩子和别人一起玩,也能让他懂得分享的乐趣。
4、孩子失败时
“成功路上需要耐心,这次不行我们再努力下一次。”
好比一起拼图,孩子始终拼不好,自信受到打击之后就想放弃,或者脾气都摧毁掉,不少宝妈这会都要爆发了,但聪明的宝妈都明白这样无济于事,只会让孩子重复这个恶性循环。
应该要告诉孩子,做事都有成功失败,放弃或许很容易,但坚持一定很苦,不成功我们就接着再来一次嘛,鼓励孩子的信心,这样才能用恒心坚持下一次的难关。